“课比天大”二十多年扎根三尺讲台
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创新争先奖,赵东元在化学材料领域取得诸多开创性成果是享誉世界的顶尖科学家,但他觉得自己首先是一个教书匠。
他为本科生开设“普通化学”二十多年一周两次,风雨无阻常打“飞的”从外地赶回上海上课。每次上课前他都会从百忙之中抽出一整个下午,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专心备课,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融入最新学术进展,不允许任何人打扰。
2021年在北京领完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当天赵东元就飞回了上海,只因第二天早上有本科生的课,他用手提布袋装证书的照片,被熟人偶然拍下、迅速“出圈”从此得名“布袋院士”。
2022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将唯一一个“科技功臣奖”颁给了赵东元,新闻发布会中途他刚介绍完自己的研究就匆忙离开,原因同样是要去上课“迟到五分钟就算教学事故了”。
出题无标准答案,培养学生质疑精神
“教书本身不难,育人才是真正的挑战”赵东元看重培养学生质疑精神,他在课上会把一些异想天开的问题写在PPT里面,没有标准答案只为激发学生思考。 某次课上有个化学竞赛生提了个问题把赵东元都给难住了,他召集了课题组所有老师开会讨论,只为第二天能给学生一个答复“有问题随时来找我办公室的门永远向你们敞开”,就算素不相识的学生给他发邮件赵东元也来者不拒。
打造和谐学术生态,鼓励重大原始创新
赵东元培养百余位研究生和出站博士后,许多成长为国内外一流高校教授学生们的研究方向百花齐放,各具特色。赵东元曾多次感谢复旦称是“宽松自由开放的学风”滋养和培育了自己,让他成为在复旦成长起来的“最年轻院士”,如今他作为复旦相辉研究院首任院长,致力于为青年人才打造宽松自由的学术生态“希望能为他们提供一个平台,让他们心无旁骛探索一些前沿科学问题”。
他始终尊重学生意愿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像“踩油门”一样给学生提供充足动力,但把方向盘交到学生自己手里。“只要他们能利用所学为社会做出贡献”赵东元希望学生通过自主探索都能在各自领域绽放光彩。
来源:微言教育